close

說來慚愧桃園忠烈祠離家只要騎五分鐘就到的地方 竟然又隔了三十年才又舊地重遊
小時候只覺得這間廟蓋的怪怪的 來這裡抓蝶 結果卻抓了蛇去蛇店換錢吃麵
今天在家賴了一上午 慵懶的從午覺醒來 突然像魔法棒一點 靈光乍現 竟騎了車轉到這裡來
這個出現鄉土藝術課本中 在台灣建築史上留名的重要文化財-桃園神社

說到歷史古蹟 免不了要先做一下簡介嘍 藉著網路的方便也讓自己更了解到這段建築沿革史
桃園忠烈祠 是日據時代的桃園神社 是目前台灣唯一保存完整的日本神社
也是日本本土以外唯一現存的日本神社

相對於熙來攘往的虎頭山公園 僅一小段路之隔的忠烈祠卻寧謐肅穆的令人忘了他的存在
過桃園高中不要轉上虎頭山 順著成功路三段 就在榮民總醫院旁 你會看到這塊石碑



六十五階的石階隔開了馬路的喧囂 拾級而上彷彿進入了神之領域
鳥居前的廣場中間是參道 兩旁有日式石雕燈籠整齊的坐立


石燈籠與兩排蒼翠松柏營造出一種安定悠遠的氣息
參道直向前走 迎面鳥居看起來像是國民政府的雙十符號


完全脫離了日式鳥居二根橫樑的造型 很明顯的這是國民政府的「改裝」計畫
說到「改裝」一事 都深刻著反應著當時的權力中心與集體認同
一幢建築的意義並非亙古不變 它的意義是與時演遞 可以被重新抽離 被重新演繹
桃園縣忠烈祠前身為日本人所建的桃園神社 1937年起為中日戰爭進入皇民化運動
強化民族精神教育 將台民洗腦為「皇民」為戰爭義無反顧的犧牲奉獻
於是要強迫說日語、改日姓、拜日本神祇…於是在台灣建造了將近200座大大小小的神社
供奉天照大帝、明治天皇…(我的歷史很好的啦…呵~)
但1972年台日斷交後 全台的神社式建築在濃烈的反日意識與政權轉移過程之中
不是剷除 就是轉為忠烈祠 全台各地的大小神社大多被損毀 目前僅有桃園神社被完整保留。

一腳跨入水泥柱的鳥居大門 右側為社務所


參道的左側是有個青銅屋頂的有手水舍
手水舍是信眾在進寺廟之前 先在此洗手、漱口、象徵洗淨身心後 才可至神前敬拜洗手亭
手水舍建築是以四支木柱蓋成涼亭形式 超有日本原味的古樸感



右側的社務所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屋頂 美麗的日式廟宇弧形造型配上青銅的色彩 美呆了



社務所旁 參道右前方 則有一奔躍的銅馬 鑄得很精神 很有靈魄



順著參道爬上石階就是神社的主殿所在 讓參拜者以瞻仰的心情一步一步上爬





中段的石階旁有一對石獅 日本人稱之為「高麗犬」圓頭大耳挺可愛的呢

爬上石階 抵達有一中門懸掛著一古樸匾額 寫著「國魂」兩字


中門左右則是一排以台灣檜木製成的木造迴廊 典雅的木工不禁令人佇足細細欣賞


穿過中門 抵達拜殿前的廣場 四周環繞著木柵圍籬 綠草如茵 樹葉飄香



拜殿 是神社範圍內最大的殿宇 頗有唐朝的寺廟遺風 給人有優雅神聖 莊嚴有力之感
此地極為幽靜 便讓人輕易地融入歷史情境裡 一時之間 我彷彿置身於日本境內的寺廟裡



我走進去拜殿內 幽暗陰森 碧血丹心 流芳千古 彷彿忠魂未散 隨侍在側



堂內的日式神社遺留的賽錢箱 在烈士英魂的牌位下 顯得格格不入


穿過拜殿 來到後方位於高台之上的主殿 面積很小 倒像是個小神轎亦像小閣樓,



依日本神廟的規矩 參拜者只能在拜殿對著主殿祭拜 只有主祭者才准進入主殿
主殿流線的屋頂造型非常優美雅緻 面開三間 以檜木製造

主殿的木梯 被稱為「半步梯」 梯面極淺 目的是使祭祀者必須踮著腳尖上下因而產生敬畏謙卑的心情

桃園神社是許多居民喜歡來玩的地方 她的綠色草坪 也是婚紗攝影的最佳場所



他遠離市區 沒有台灣廟宇香火鼎盛的喧鬧氣氛 寧靜的一點吵雜聲都沒有 倒挺適合約會散心的地方
如果你想偷得浮生半日閒 也可以邀一兩位朋友 來此逛逛閑情雅緻優於一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烏秋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