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埔,這也許是大部份的人都未曾聽過的地名,但藉著這條彩繪巷,你會找到記憶中農村的美好,也會看到在地產業的風情畫,我逛過的彩繪村不下二十個,馬力埔我給了很高的評價,不像以往只有歡樂的狂拍,竟然還能靜心的品味畫中的的意靜和生活,如果說欣賞「清明上河圖」可以探究北宋的繁榮市景,那馬力埔彩繪小徑一樣可以傳達新社地區的風土民情
在拍完新社花海後,就近來到了附近的馬力埔彩繪小徑,彩繪巷呈現ㄇ字型的走法
入口在中和一街114巷口,一走進巷子,結合在地產業的連幅彩繪,一路帶領我了解當地的物產和農村生活寫真
鮮艷欲滴的水果、花卉...感受到好山好水的大地恩澤
每一個轉角、每一面長牆、不經意的一扇窗、一道門都沒放過,彷彿帶你進入一段時空藝廊
香菇寮、豬寮畫得特別傳神 完全體現在也農產特色
以馬為主題的窗框和圖騰帶著濃濃的中國風,提升了更高的質感
大手筆的巨幅畫作,把工廠和住家當成畫布,可以想像畫家搭鷹架繪製的辛苦
馬力埔彩繪畫家-施任福施任福以前是畫電影看板,描繪人物花鳥栩栩如生,他原本想,頂多一兩個月就山以畫好,等於馬力埔社區的百年展史,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故事哦...光是構圖的思考如何結合在地風情和景觀就讓他傷透腦筋
新社花海當然不能漏掉這個觀光代言景點
新社最重要的經濟命脈--白冷圳,沒有它,冬天的物產幾乎都會停擺
從114巷左轉後,跳脫了新社特有的農特產主題,開始側寫在地生活及宗教慶典的人文描繪
張家古厝裡有自己供奉的媽祖一尊 當年迓媽祖也是聚落的大事
1913年比霧社事件更早的馬力埔農民事件 記錄當時抗日的大事紀
走訪這條彩繪小徑看到的是,滿是馬力埔的昔日風華,打鐵寮、柴燒磚灶、砍竹筍、鼓風車、還原了四五十年前的農村原貌
附近的大坑步道、雙拱造型的新桃花源橋,新社古堡也成了巷中風景
封死的大門,索性把舊時新社的古礦坑為題材,創造新的構圖
有些彩繪還設計了一些小互動可以讓你融入畫中
這片鵝黃的胭脂馬最是搶眼,色調和神韻都極其活潑
出口是另一頭的84巷,也有醒目的彩繪牆
馬力埔的小趣味沿途都可以慢慢發掘,連郵筒都有在地的菇菇特色
新社不再只是看花海或吃香菇火鍋,雖然有許多新穎的景觀餐廳和民宿,但除了現代化的消費休閒方式之外,馬力埔的3D彩繪小徑也增添了新的拍照散步模式,不妨來這裡放慢腳步,體會農村之美和台灣在地之的生命力
馬力埔彩繪小徑
地址:台中市新社區中和一街114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