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一年來變得很愛漫步在一些有小鎮風情的地方 像在鹿港、淡水、基隆的古老市場或街巷裡逡遊
這樣的深度旅遊 讓我對一些懷舊建築或道地飲食 總會特別的關注和流連
說到三峽除了有美麗的山林美景外 民權老街和長福巖清水祖師廟更是三峽鎮最璀燦的兩顆明珠
每次到了祖師廟總被那華麗繁複的裝飾 看得眼花撩亂無所適從 這次索性就專注的看看花鳥的雕柱嘍…

被公認是民間藝術殿堂的祖師廟 大自建築佈局 小至一樑一柱 無不顯示匠師卓越的智慧與手法
外行的看門道 來到這最好還是參加最周到詳細的導覽解說 才不會入寶山而僅只於走馬看花而已

要認識祖師廟的美 可以從佈局、看廟頂、牆壁、柱子、樑架或雕刻…處處都是一流的匠心巧運


今天花特別多的時間在廊下的花鳥柱上
說到祖師廟的柱子非常的多 是最引人注目的重點 高達156根 為所有廟宇之冠


廟中柱子依主題可分為雙龍柱、單龍柱、花鳥柱及有對聯的圓柱 其中以正殿三對最是名聞遐邇的傑作

正殿的三對石柱 皆是以透雕法完成 每一根石柱都必須花上一千個工作天才能完成
據說雕刻至最精細巧妙之處 可以看到五層相疊的結構 各位如到祖師廟一遊不妨細細品味。

相對於台灣廟宇最常見的龍柱 愛賞鳥的我 始終將目光集中在柱上的各類禽鳥上
其中一對為「百鳥朝梅」柱 是李梅樹教授所創 每柱各五十禽鳥 一對則正好百鳥


而其柱身各盤繞一株老梅 梅樹上棲息著姿態各不同的百鳥 而其中亦有外國的鳥類
依李梅樹教授的解釋是:「梅花是國花,『百鳥朝梅』含有萬邦來朝之意。」實在是意義深遠
可以想見畫家在構圖的發想上 也是很考究風土民情和歷史人文或甚生態繪本的

一般的廟宇除了雕刻外也常用彩繪 而三峽祖師廟則以雕刻來代替了大量的平面式彩繪
固然在色彩上的表現較為黯然 但石刻下的花鳥人物在立體感表現下 展現更生動的質感
如果還原成真實的色彩 想必是栩栩如生的逼真吧 這是彩繪所望塵莫及的呀

漫步廟柱之間 如果不細看 許多人還會以為所有的柱子全是龍柱呢
而我竟不小心瞥見柱子上刻著我最愛的貓頭鷹 才意外發現這精彩絕倫 越看越入迷的花鳥柱




雖然花鳥柱不如龍柱那麼莊嚴氣魄 但看過祖師廟上百禽飛舞的姿態後 相信您一定會對花鳥柱改觀的
下有一隻大鳳凰氣宇不凡 寓意「百鳥朝鳳」有鳯來儀


也有黃連雀和鸚鵡


朋友都叫我烏秋 是田野間很兇狠的鳥 會啄人頭頂的唷


荷葉間的斑鳩和鷺鷥


鏤空雕法的鶺鴒和百鳥


河邊的魚狗


奇珍迷鳥冠髮長尾的冠郭公


這個是無人不知的小麻雀


正殿旁的壁畫

柱上棲息各種鳥禽、花卉千姿百態 二柱各雕有一位人物點綴 雕工精巧 用花鳥柱裝飾反而更顯華麗


聽說有國外的賞鳥團體來 除了去山裏看台灣稀有的鳥類外
來到三峽祖師廟讚不絕口 有人還拿著鳥類的圖鑑來對照是何種鳥類哩

想當初 李梅樹先生一定花了不少時間去研究台灣的鳥類和花朵
才能刻出這麼多不同姿態的花鳥圖案吧 這百鳥朝梅柱 全台就僅此一對

除了令人讚嘆的精巧石雕外 銅雕、木雕也是祖師廟引以為傲 處處皆妙不可言
柱頭上斗座 以罕見的蓮座取代草飾、獅形、象形和鹿形 兼具有承重及裝飾的作用


吊筒懸在樑下的短柱 上面的木雕 壯觀輝煌




位於樑和柱交角上的雀替 其中最特別的就是由名匠林松老師傅所刻的「飛鳳」,是立體鳳凰的型態
現今全廟共有十六隻 隻隻都是精心傑作 像浴火鳯凰一樣 烱烱生姿 精妙之程度不得不令人心生讚佩


為於三川殿頭頂上華麗精美的藻井



正殿內部左右雙龍盤柱的精美龍刻 富麗堂皇更提升了清水祖師的神界位階


正殿的藻井 型式獨特罕見 先以八角型逐漸向上旋成圓型 像玫瑰花瓣增加迴旋的動感



立於門前的抱鼓石


精緻的東西門神 非彩繪而是費工夫的銅雕唷


牆上的石刻多取自民間神話或封神、三國演義 常常串連一片 好像在看故事一般



各位如果有機會到此一遊一定要細細品味
你將會發現祖師廟不僅是信仰中心 也是一間歷史圖書館 更是美術博物館
什麼課本上的 老師教的 沒有身歷其境 你不會明瞭祖師廟在台灣建築史上的尊崇地位
來三峽別說你沒來過祖師廟 否則就像是到大甲卻不知鎮瀾宮那般的淺薄了…
說不定開了眼界 也打開你心靈知識之門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烏秋的天空 的頭像
    烏秋的天空

    烏秋的天空

    烏秋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