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幀美麗的基隆港夜景照片 讓我對獅球嶺砲台的眺望滿懷憧憬
今天特來探戡 乾脆再順便一遊歷史遺跡-獅球嶺隧道和白米甕砲台
這個位於基隆大業隧道上方的砲台 之前曾開車尋訪 車輛似乎無法直接抵達而作罷
今天看來是要花一點腳力 方能將基隆市的山城景致與海港區風貌一覽無遺了

獅球嶺砲台鄰近還有獅球嶺隧道等古蹟 為了方便停車先前往獅球嶺隧道再往上走
從隧道旁的登山小徑拾級而上 才開始覺得小陡之際就來到了中途的高點
順著指標來到了通往書院社區平坦的車道 路邊就可以展望到遠處的基隆港區 心情不禁開闊了起來


從隧道到砲台只需1.6公里一路的緩坡和石階毫不費力 日式石燈籠有仿古的意境


獅球嶺砲台遺址處就在獅球公園的上方 每上升一段 基隆港的視野就更加遼擴開了
來到了大業隧道正上方就可以看到精典夜景的拍攝處
往遠處望去可欣賞高速公路的車流、基隆港的商船進出 還可遠眺和平島、基隆嶼景致


到了夜晚港區的船跡與高速車流夜景放入鏡頭一定美呆了 改天一定要專程來試試
這麼棒的一級展望 不僅有展望平台還設有涼椅供遊人休憩
連單車族也不放過這個賞海景、觀車流的絕佳景點呢


再往上走一小段就來到了獅球嶺砲台 卻只剩一簡易碉堡及砲台基地座 頗為蒼涼殘破


巨砲早已不見 但特殊的扇形砲台基座 原砲口方向正對著基隆港灣 還可遙想當年情景


相較於二沙灣砲台之遼闊 大武崙砲台之完整 獅球嶺砲台的規模及腹地都顯得狹小許多
再加上交通不便利 反倒成了登山客順遊之地 一整個早上都不見半個觀光客
儘管如此 登上砲台嶺上 俯瞰基隆港 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壯闊感油然而生



清光緒十年中法戰爭為了加強鞏固海防而建 因其高度最高必能收控制全港之戰略效果
擁有控制全港的良好上視野 阻卻敵軍入侵的最重要防線 此一防線不保台北城便岌岌可危矣
坐在碉堡上俯瞰港區 碉堡上有一圖根點


砲台主要的結構建材為山岩 雖歷經百餘年 其構造仍然堅固異常

營舍以石拱砌成 平面近正方形 內部設有房間及走廊


屋外任憑青苔野草爬海石牆和小窗 頗有人去樓空的蒼涼


回程路上 基隆港的景觀如伺在側


巧遇大船出港 比軍艦大上好幾倍呢 很有趣的感受



下了山就接回了獅球嶺隧道的入口處了 文化局設有義工解說 開放時間如下


想到台灣的鐵道就一定會聯想到台灣巡撫劉銘傳和騰雲號火車頭
在台灣鐵路開工後 首先建設基隆經台北至新竹 其中位於基隆獅球嶺的隧道工程最為艱鉅
兩處洞口均在山坡谷地間,所以必須克服許多技術上的障礙和困難 因此前後耗時達30個月始鑿通
獅球嶺隧道成為為台灣第一條鐵路專用隧道 也是僅有的清代鐵路隧道
獅球嶺隧道又稱為劉銘傳隧道 全長約235公尺 為市定之三級古蹟。
荒廢的獅球嶺隧道 近年才由市政府整修完畢 這巨型看板是隧道鑿通時的報導


參觀獅球嶺隧道 進去要戴安全帽 裡面不會很黑 因為有燈




在進隧道的北口處 地面有一個醒目又霸氣的「獅」字樣 頗有畫龍點睛之效


獅球嶺隧道口有一長排的解說牌 訴說隧道歷史
以磚和石塊砌成圓拱造型 很有古蹟的原味


隧道內嵌燈投射 稀微的燈光引人思古之幽情


過彎的隧道 似乎在預言走入歷史的宿命

沒多久就走到了獅球嶺隧道南口 隧道南口以紅磚砌成,並有劉銘傳題匾額「曠宇天開」四字


鐵道上已空無一物 石砌的高牆展現了建築的氣勢和規模


再往前己有一堵牆阻絕了去路 牌子上寫軍事基地禁止進入 由空軍八堵油庫的軍方管理


回程在遠望鐵道的遺跡 不禁會令人想起童謠「丟丟銅」山洞滴水的畫面


隧道幽靜陰鬱 彷彿又走入時光隧道裡


今天早上的歷史行腳 倒是有點像基隆市的文化考察之旅
除了有健行的野趣之外 還有絕佳的展望和古蹟可以陶治心靈
一兼二顧 可建議你來獅球嶺砲台和隧道走一走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烏秋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